食域中国·地域美食产业振兴计划于2023中国城乡发展论坛正式启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政策需求,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6月30日,由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食品报社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城乡发展论坛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聚力特色产业,共建和美乡村”为主题,有关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地方政府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及创新经验,搭建区域优势产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平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晓郁、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出席并致辞,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作视频演讲,大会由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刘彤主持。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视金桥国际传媒集团主席陈新发布“2022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当天下午,论坛举办了“探路乡村产业振兴专题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高俊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原巡视员林家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苑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晓东,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国,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原驻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生态文明工作委员会总干事、研究员王春益等领导专家,及多位知名企业家分别就“聚焦县域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激活要素资源,构建发展良性机制”“突出特色优势,培育提升产业品牌”“促进数字经济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探讨”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专家观点频现妙语锦句,多次将论坛气氛引向高潮掌声不断,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深刻的饕餮盛宴。中国食品报社“食域中国·地域美食产业振兴计划”压轴发布并正式启动,本次论坛在高潮中胜利闭幕。

  发挥专业媒体优势,讲好产业振兴精彩故事

  孙晓郁在致辞中指出,去年5月,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与中国食品报社共同开展了“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共征集上百个案例,从各个角度对农业融合、农业科技、文化赋能、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对提炼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晓郁

  孙晓郁表示,乡村振兴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长久之策。当前,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国民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更加突出认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等手段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更好地发挥对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特色食品农产品产业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食品产业大有可为。黄国胜在致辞中指出,穷乡村变身“桃花源”,其背后是乡村产业的振兴、政策的利好,凝聚着相关企业的技术应用与商业智慧,蕴含着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理念和方法。近年来,中国食品报社一直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报社以食品产业为基础,多角度宣传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典型企业在产业振兴中的典型经验与做法。此外,报社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帮助有关地方拓宽“土特产”销售渠道、塑造特色优势品牌、挖掘产品文化内涵,积极服务食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效发展。

  黄国胜表示,特色产业正在改变我国的乡村面貌,6月27日,由中国食品报社牵头举办的直播助农乡村振兴项目正式启动,后期还将联手网红直播带货团队,深入特色食品农产品产地产区,与当地政府联手,共同开展系列助农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食品企业干劲十足,直播卖土特产越来越火,作为持续深耕食品领域39年的权威专业媒体,《中国食品报》有义务也有责任与相关的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企业一道,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富乡村、兴产业、谋发展。未来,《中国食品报》将继续保持对乡村振兴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坚持守正与创新,做好相关服务,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报社将充分利用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进一步发挥专业媒体力量,挖特色、寻新意、助营销,深挖食品加工及销售企业在产业振兴中的生动事例,讲好县、乡、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精彩故事,借助专家智库力量更好地建言献策,借助直播平台力量为地域特色食品促进销售。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为做强做精做专特色食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如何延续特色产业发展的好势头,黄国胜从3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树立大食物观”。未来,还需要各方拧成一根绳,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加紧挖掘各地的土特产,以科技夯实产品品质,以创新塑造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升级、包装改良、品牌营销等培养土特产产品金字招牌,让土产品“潮”起来,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

  二是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要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积极挖掘和推介全国各地农产品加工典型企业的好做法,让更多企业汲取其好经验,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快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

  三是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注重协同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形成合力、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农业农村资源禀赋,把特色优势食品农产品产业培育好、发展好,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要联动各方,加快推进品牌培育、孵化和推广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因地制宜,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做大做强乡村生态经济,合理延伸生态产业链条,打造生态食品新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跨越。

  端牢中国饭碗,推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前提之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

  陈锡文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碗里要装中国粮,要实现粮食安全绝对可靠,着眼于增强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底气,守住国家安全的底线。陈锡文指出,当前,我国虽然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但大豆、油料、糖料进口量仍然偏大,自给率偏低,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陈锡文指出,要加快推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从田头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损耗浪费的比重非常高,涉及流通、仓储、加工水平等问题,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高质量发展农业,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各类农产品的品质上,尤其是打造各类特色农产品。陈锡文提出,当前农产品高质量发展面临多个问题,一是当前存在着很多农产品生产结构雷同、品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二是很多地区缺乏自己的土特产,三是农产品的营销、储存、加工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四是各类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按照系统观念,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社会资本、农民合作社及农民个体协同发力。在农业生产上,给农民提供完整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也应指导农民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最优秀的品种,采取更先进的销售手段。

  食品工业连接消费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优质农产品附加值,以更高溢价进入市场,延伸了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助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在视频演讲中强调了食品的功能与创新。孙宝国指出,食品的功能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文化与健康等需求。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是风味、健康双导向的,提升食品的风味和营养健康水平是长期任务。未来食品是多元化的,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味、营养健康和文化需求。孙宝国强调,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创新要依靠科技把经验变成科学,把手艺变成工艺,把人工操作变成智能控制的机器操作。

  聚焦特色乡村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加群众收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不竭源泉。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广袤田野上,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魏后凯以乡村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路径为主题,明确未来乡村产业正朝着多样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发展。他提出,乡村产业未来发展应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维功能,明确乡村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实行三链协同、全面融合、创新引领,多层次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形式的产业共同体,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发挥专业化和规模效益,打造各具特色、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代优势产业群;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乡村产业支撑体系。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央党校报刊社原总编丁茂战则提出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思维。他指出,中国经济迎来了换道才能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曾经最大的短板“三农”迎来了最大的机遇,要从守住吃的底线、聚焦产业发展、突出村落文明建设三个领域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要破除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梗阻。丁茂战表示,在产业振兴中,要继续推动一乡一品、一县一产业,做质量强品牌,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加工业,同时挖掘农耕文明,推动农村文化旅游业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进程中,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积极探索,躬身实践,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地方政府代表和企业代表。大会现场,深圳市中燃智能微管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纪元、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维健做典型案例分享,黔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飞、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办高级主管王凯君、哈尔滨英杰风景区执行总裁贺振利也分享了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奋斗实践和宝贵经验。

  中国食品报社品牌农业中心主任刘鑫淼做“食域中国”项目介绍,多位领导共同启动中国食品报社“食域中国·地域美食产业振兴计划”,京东商城中国特产·中国食品报食域中国特产馆同步上线。启动领导嘉宾(从左至右)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委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胡国明,中国烹饪协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委会创始人、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汤庆顺,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高俊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原驻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生态文明工作委员会总干事、研究员王春益,中国食品报社品牌农业战略推进中心主任、食域中国·地域美食产业振兴计划项目负责人刘鑫淼。

  刘鑫淼介绍,“食域中国·地域美食产业振兴计划”是中国食品报社主办,为着力支持和参与国家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中国食品报社国家级媒体的使命和担当,助力发掘我国广泛分布的“土特产”优势资源,大力弘扬我国资源禀赋与农耕文明核心优势,特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启动。该计划将通过中央政策宣传、土特产实地探访报道、农产品加工科技下乡调研指导、品牌农业与乡村振兴公益宣讲、品牌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地域美食产业示范基地合作推广、名人名企权威专访报道、抖音直播宣传、电商平台销售帮扶与渠道精准对接等方式,为全国地标产品、地域美食及“土特产”原产地,及832重点脱贫地区、三区三州重点帮扶地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支持。同时,中国食品报社也期待与各有关单位及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讲好品牌故事,传承美食文化,推广地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刘弋扬 宫晓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